什么情況需要保胎
什么情況需要保胎
懷孕以后若是有流產跡象,這是肯定要保胎的,其中包括出血、下腹疼痛、腰酸不適等等現象,如果沒有這類癥狀,但血β-HCG翻倍慢或者孕酮低以及雌激素上升異常都是需要保胎的,除此之外還有以下5類孕婦:
生活節奏較為緊張或壓力大者,極易出現子宮收縮的情形;孕婦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或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;孕婦合并子宮畸形(如雙角子宮、縱隔子宮)、子宮頸松弛、子宮肌瘤;腹部直接受撞擊、創傷等;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、羊水過多或過少、多胎妊娠。
陰道流血需及時保胎治療
保胎吃什么好
懷孕初期對于每一位懷孕的準媽媽們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,因為懷孕初期很容易出現流產的情況,所以很多女性朋友在懷孕初期的時候都吃一些具有保胎的食物,具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。
藥物
保胎目前主要的藥物有黃體酮膠囊、固腎安胎丸、孕康口服液,保胎最好的方式是要絕對臥床休息,盡量少活動,避免熬夜勞累,胚胎發育也是優勝劣汰,好的種子早晚會發芽,不好的種子保胎也不一定保胎成功,大多可能會保胎失敗。
早期懷孕查孕酮值低的情況下,盡量及時的補充孕酮,孕激素低導致先兆流產的情況及時保胎,注意休息還是可以保胎成功的在家臥床休息,口服保胎藥物治療,也可以住院打黃體酮針保胎。
食譜
1、安胎鯽魚姜仁湯
鯽魚去鱗、內臟
營養分析:此湯可以安胎、止吐、醒胃。對于婦女妊娠期間嘔吐不止、胎動不安,有較好的療效;同時,又能增加孕婦的食欲。
制作方法:
1、鯽魚去鱗、內臟,洗凈;春砂仁洗凈,瀝干,研末,放入魚肚;生姜去皮,洗凈,切絲,待用。
2、洗凈燉盅,將魚放入,再放入姜絲,蓋上盅蓋,隔水燉2小時,加豬油、精鹽、味精調味,稍燉片刻,即可食用。
2、清蒸砂仁鱸魚
鱸魚250克即可
營養分析:該菜肴具有醒脾開胃,利濁止嘔的作用,適用于孕早期孕婦出現的惡心嘔吐、不思飲食的情況。
原料:鱸魚250克,砂仁10克,生姜10克,料酒、精鹽、麻油、味精各適量。
做法:
1、將砂仁搗碎,生姜切成細粒同裝入鱸魚腹中,置碗中。
2、加料酒、精鹽、麻油、味精和水,置蒸籠內蒸熟。當菜或點心食用,吃肉喝湯。
功效:此食譜具有補中安胎的作用。適用于脾虛氣滯所致的嘔逆、胎動不安等癥。需要注意的是,味精容易穿透胎盤,影響胎兒正常發育,所以孕期飲食盡量少放味精。
水果
蘋果中含有的磷和鐵等元素,易被腸壁吸收,有補腦養血作用,是非常適合孕婦的溫和水果。蘋果還富含脂質、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,尤其是細纖維含量高,有利于胎兒大腦皮層邊緣部海馬區的發育,有助于胎兒后天的記憶力。
櫻桃所有水果中,櫻桃所含的鐵質特別豐富,幾乎是蘋果、橘子、梨的20倍,若孕婦食欲不佳,更應積極吃櫻桃,對胎兒很有幫助,許多孕婦常吃櫻桃,生下的寶寶多擁有一張紅潤的健康面容。
保胎不能吃什么
桂圓會傷胎氣
1、人參與桂圓
人參看似是上好的補品,其實并不適合孕媽服用。因為孕媽的身體比較虛,而人參卻讓人提神醒腦,會很傷身體的,特別是反應嚴重或者患有高血壓的孕媽最好不要食用。而桂圓會傷了胎氣,對寶寶不好。
2、煙酒
不想讓孩子變得腦殘或畸形,就得遠離煙酒。
3、腌制食品
雖然口感不錯,但是其中所含有的亞硝酸鹽可是一大隱患。
4、罐頭
里面還有防腐劑,容易讓孕媽早產流產,即使寶寶能夠保住也很可能是畸形。
5、糖和味精要少吃
孕媽吃糖過多會引發糖尿病,味精吃多了就會影響寶寶對鋅的吸收,寶寶可是靠鋅來維護神經系統的健康。
6、辛辣食品
這些刺激食品最好不要食用,本身子宮擠壓了腸胃,影響腸胃的運轉,再吃上這些食品會加大排便的難度。
7、垃圾食品
特別是通過人工加工過的食物,不要多吃,這些食物或多或少受到了污染,并不適合食用。與之相比,綠色食物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保胎注意事項
孕婦濫用藥物會影響胎寶寶
1、一旦確定為懷孕,應該保持心情舒暢,情緒穩定。孕期要謹慎用藥,避免與放射線和有毒物質接觸,不吸煙喝酒,預防病毒性疾病感染,節制性生活。
2、孕婦飲食應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,維生素、礦物質,應多吃綠葉蔬菜,豆類、雞蛋、海帶、紫菜等含鐵較多的食物,要忌偏食,不宜過饑過飽,以保證脾健胃狀。
3、孕婦遠離汽車多的場所及電池廠、油漆廠附近,以免通過空氣,把有毒的鉛吸入自己的體內。飲食上不吃含鉛的食品.如皮蛋、爆米花及添加各種色素的小食品等。應多吃些含蛋白質、鈣、鐵、鋅的食物,有效地阻止人體腸道對鉛的吸收,使血鉛水平降低。
4、孕婦衛生要注意,勤洗澡,勤換衣,從五一六個月開始,用肥皂水每日洗澡一次,擦洗乳頭,以防止乳頭內陷,不然產后喂奶困難。易發生乳頭破裂引起乳腺炎。
5、孕婦的衣著要寬大,寒暖適宜,不宜用窄緊襪帶及褲帶,以免影響血液循環,引起靜脈曲張和限制胎兒活動。要適當運動散步,以促進血液循環。
6、圍產期是指妊娠第28周到產后七天,加強這段時間的監護保健工作,定期做產前檢查,檢查胎位、觀察胎動,可使胎兒在母體內正常發育,保證母親和嬰兒的健康,保證胎兒正常分娩,降低圍產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。